我實習的地點為 中央研究院的數位文化中心,位於歷史語言研究所的五樓,隸屬於技術研發組。數位文化中心成立於2013年,是中央研究院推動數位典藏計畫中重要的一環。數位典藏計畫的目的在於將文物以數位的方式長久保存,利於維護和方便取得。承襲中研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數位文化中心更進一步的研發,提供更多的數位典藏工具。對於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與推動數位學習學術研究有顯著的幫助。 所有中心的同仁都位於五樓的同一間辦公室,我除了最主要的主管外,還有另外一位組長負責指導我。每個人會有子己的座位以及配備一台桌上型電腦,辦公室的氛圍相當輕鬆,主管鼓勵大家若工作有遇到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上班的時間較為彈性早到的就早下班,最早可以8點到然後5點下班,包含上班的8小時以及午休的一小時。每周三都會有進度報告,可以讓主管更加了解我們的進度,也可以讓實習生互相交流知識。除此之外還會有不定時的演講,以及每個月一次的全院會議,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新的技術。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hoose:
時光飛逝,實習到現在已經要十個月了,暑假上了兩個半月的五天班讓這段時間過得更加充實。除了能看到與學校十分不同的職場文化,還學習到了在業界必須要的技能卻是學校沒有教導的。了解到了架設網站,並不僅僅是創作出一個美觀且可以用的站台就好,還有許多的安全性問題要顧慮,能不能通過壓力測試等。暑假開始因為新的系統規劃,也開始對影像辨識部分有了些研究,使我的實習經歷更加豐富。
在主管的協助下,順利的將實習至目前為止的結果整理成論文並投稿至TANET 2018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這篇論文最後也正式錄取了,我也在10月底公開發表了這篇論文,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十分特別的經歷,想必也會成為我未來攻讀研究所時的重要養分。
雖然當初交接時因為學長三月另有規劃就提早離開中研院,但在短短的一個月交接時間下,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從一開始連Rancher (Docker)都不會使用到現在可以迅速架好自己需要的container、對於以前只會基礎的linux也有了更多的認識與了解。離交接完成後自己獨立作業的時間也已經過了整整5個月,這段時間也學習到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程式語言以及框架,從完全沒有接觸過的Node.js, Laravel與內容管理框架的Drupal,到現在能夠迅速開發API以及了解Drupal模組設計的架構。
因為家住桃園到南港通勤需要花不少間,經過暑假的歷練現在已經漸漸習慣。這次的實習讓我在短時間就學到了以往自學一學期都不見得會的東西。每天下班都多少會感到些許的疲憊,卻也感到十分充實。由於要開發及設計的部分不少,加上幾乎每周都有進度報告,因此多少會有些壓力。不過當交付的工作能夠完成以及能夠解決出錯的地方時,總是令人感到十分的愉快和極大的成就感。這裡工作的環境十分良好,且上下班時間有彈性,且偶而會有演講或是全院會議可以從中學到許多。 實習至今也有了不少收穫期望在剩下的實習時光中能更加的精實自己,為自己將來求學及工作打上穩健的基石。
很感謝系上能夠有這麼完善的實習機制,不但將大多數的課程提早至大一以及大二,讓我們在大三下能有有時間以及一些基礎的實力能夠應付實習的所需。除此之外,也幫我們找好能夠配合實習的廠商並準備面試前的訓練,讓我們有充分的時間能夠準備履歷來面對面試。 離開了學校才知道自己目前在大學所學到的是多麼的不足,系上的課程能夠給予我們資管系在面對工作時,有基本的能力但依舊十分的不足。希望將來系上開課時,除了傳統的理論課程外,能夠有更多元的課程來準備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系上有許多基礎的實作課,像是網頁設計、程式設計以及資料庫,但這些都相當的基本,希望能有課程是更專業導向的,像是更進一步的教導設計網頁、伺服器的架設與管理(EX: 最近很紅的docker)、linux的課程等等。